哈体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动态> 哈体新闻> 正文
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应邀来我校开展专题讲座
来源: 作者:体育人文社会学院 编辑: 2022-03-31
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,在学习过程中,对于报道的撰写都曾产生过或大或小的疑问。《光明日报》社黑龙江记者站资深记者张士英受到kaiyun.app官方版下载的邀请,以“如何让你的报道与众不同”为主题,围绕“新闻从何而来?”“人物报道如何鲜活丰满?”“事件报道如何选择报道视角?”三个问题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师生做了一场生动实用,案例详实的讲座。3月30日13点30分讲座在腾讯会议上准时开始。体育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张雪峰主持讲座。
讲座中,张士英使用了大量典型报道和获奖报道案例,紧紧围绕主题,将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讲座中娓娓道来。


如何让报道与众不同?

很多初入行的新闻小白都会遇到一个问题,今天写什么?
张士英记者通过新闻稿件告诉了同学们4个素材渠道:
1、寝室、食堂、名师、身边人,身边事,学生创业、科研成果以及抗疫志愿者。
2、重大节日、纪念日、人物日志、季节变化。
3、从活动或者会议中捕捉、挖掘新闻、挖掘感兴趣的话题。
4、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中发现新闻线索。
张士英让同学们可以留意一下疫情下的新生报道与以往的对比,“在不同节点,会有更多热度和关注度,在节点之前提前策划,会做出很多有意思的新闻。”
张士英提醒同学们,在发现一个现象之后,要多问一句为什么,多往深一层想,“有的记者往往只关注自己采访的内容,对于被采访者采访中提供的其他新闻线索视而不见。”


人物报道如何鲜活丰满?

张士英强调,想要在报道中使人物更鲜活丰满,必须在采访前下足功夫,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人物相关资料,了解其经历,有一个基础的了解,从而更好设置采访问题。在采访过程中,多采用沉浸式,深入到采访人物生活中,走入人物内心。在人物刻画时,少做好人式报道和一笔带过式报道,巧用细节,多采用白描式报道。


如何让报道别具一格?

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:沉下去打捞的同时,浮上来思考。
同一新闻事件可能会有不同报道视角,张士英用《光明日报》不同地区记者站的稿件向同学们说明:要有思想性。“最初的消息是陈述一个事实,我们要思考这个事件背后反映的问题。”

讲座结束后,张士英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,并鼓励大家勇于实践,积极思考。最后,张雪峰副院长代表体育人文学院师生对张士英接受邀请,并精心准备干货满满的2个小时的讲座表示了感谢。王飞院长也表示:“本场报告受益良多,深入浅出,从多个点讲述了新闻报道,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,都是一个好的学习机会,同时也很感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联合举办了本场讲座。”


学校公众号

党政办公室:0451-82700741;传真:0451-82710046

招生就业处(本科生招生咨询):0451-82766447

研究生院(研究生招生咨询):0451-82719652

学生工作部(学生处):0451-82715117

武装部(保卫处):0451-82763110

教务处学籍科:0451-82768911

学校档案室:0451-82719240

尚志校区(帽儿山高山雪场):0451-82723367

地址: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

Baidu
map